這次我想poㄚ仔的暑假作業.大家一定會覺得很納悶
學校規定要交小論文.偏偏理科的ㄚ仔實在對社會論點下不了筆
所以篩選後決定這樣的主題:家庭教育對兒童及青少年的影響
其實主要是有一個部份探討出很不一樣的結論
所以我想是否可以讓我們有更多的思考角度....
以下是ㄚ仔小論文部份內文
一、研究動機
在學校、補習班跟同學相處時,看到每個人的個性不盡相同,有的人沉默寡言、有的人講話如泉水般滔滔不絕。在路上,有人會直接丟垃圾在路上,而有的人卻是會把垃圾帶回家丟。國中時也會看到同學為了得到好一點的成績卻選擇了不正確的方法。似乎成績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,但誠信原則就被放到一旁了。我想不同的教育環境帶來的價值觀是完全不同的。所以我用「家庭教育」,來作為我這次探討的方向,想知道家庭教育對兒童及青少年的行為有何相關連。
......中間省略.避免大家太快睡著.....
六、實例
因為我對家庭教育對人的行為想有更進一步的証實,這次我選擇的受訪對象是一到九年級的補習班學生,調查家長重視成績的情形,父母對祖父母態度,及家人間的關懷互動。
現在父母對孩子的成績,大多數都是很重視的,在這題《父母重不重視成績》中,我們發現一年級的父母親最重視成績,但是到了二、三、四、五年級時,父母慢慢的不太注重成績,可是到了 六升 七年級時,父母好像又燃起希望似的比較注重小孩的成績,但是到了八九年級又下降了,因為七年級是一個新的歷程,所以有突顯父母對孩子成績的期望,或許很多父母也都擔心孩子進入國中後,如果成績不夠好,會有不好的行為與人際發展,所以就特別的關切。
讀書時 家人會不會配合
在這題我發現一年級的家長比較不會配合小孩讀書,可是他們在上一題中卻是很注重成績,而六年級的家長也沒有配合到小孩的讀書,國三可能是要基本學力測驗,所以父母比較有配合小孩讀書。
六年級與九年級的家長對祖父母說話口氣比較差的比例較多,而這也有可能會反映出下面《在家是否會幫忙做家事》的結論。
在這一次的調查中,我發現它跟上一題的結果有些相似,而在六年級的部份,調查結果中發現,在上一題勾《很大聲》的人,都勾從不幫忙做家事,所以覺得家庭中父母的言行舉止,會影響到孩子所表現出來的行為。看出父母對自己父母的態度.會影響孩子對父母的態度.這是身教的表現
一、二年級的同學可能比較不太懂事,所以沒有甚麼表現,而六年級的地方,在調查問卷中顯示,在父母對祖父母不是很禮貌的家庭環境中,在父母生病時孩子的表現則偏向做自己的事,在我做的問卷中,父母的家庭教育會深深的影響到小孩的表現。
麻麻心得:
很開心有這不同的醒思空間
真的想想我們一直期望孩子做的.跟我们自己做的.到底一不一樣
也慶幸ㄚ仔在面對自己將來的家庭教育上.已經做了預習的功課ㄋ~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