謝謝科學班給這樣的機會讓我們接觸較大型的實驗經驗,也開啟了ㄚ仔日後與對生物的敏銳觀察.以及對科學研究的濃厚興趣,國中做過竹蜻蜓飛上近兩三樓高,也做蕨類探究,同時豐富了他年少的學習歷程
總 結 報 告
研究的動機
我很喜歡昆蟲,但對於蟋蟀的了解很少,所以我想知道的更多,我請教昆蟲系的景程哥哥,他也告訴我養蟋蟀很好玩,讓我更想試一試。
研究的目的
蟋蟀是屬於不完全變態,藉由這個實驗觀察了解蟋蟀的成長過程,如何由卵變成若蟲,然後羽化成成蟲,又如何繁殖下一代。我也要學古人鬥蟋蟀,一定很有趣。
研究的器材
蟋蟀專用 | Andy專用 |
置物箱數個 | 直尺一把 |
培養皿若干 | 數位相機 |
碎紙條 | 電腦 |
乾狗食、濕報紙、飯粒 | 放大鏡 |
鳥飼料、魚飼料 | 記錄表 |
紙片 | 昆蟲圖鑑光碟 |
衛生紙 | 昆蟲學概論 |
土壤 | 生物學概論 |
研究的主題
1. 蟋蟀的種類與特徵
2. 如何變別蟋蟀的公母?
3. 蟋蟀吃什麼?
4. 蟋蟀怎麼生寶寶?
5. 蟋蟀的成長史:卵-若蟲-成蟲
6. 蟋蟀的神奇變身:羽化
7. 蟋蟀的叫聲怎麼分辨?
8. 如何鬥蟋蟀?
研究的結果
1. 蟋蟀的種類與特徵
蟋蟀的種類大概可分九種,在台灣常見的有三種:台灣大蟋蟀、黃斑黑蟋蟀和眉紋蟋蟀,我養的是屬於黃斑黑蟋蟀,以下是黃斑黑蟋蟀的特徵與圖片:
黃斑黑蟋蟀 Gryllus bimaculatus 蟋蟀科/直翅目
外觀特徵: 體長24~28mm。體色全黑;翅膀前端有2個黃斑。外觀特殊,辨識容易。本科成員雄、雌蟲翅膀結構不同,雄蟲可用上翅磨擦發音,有求偶、警示、領域宣示等作用。 生態習性: 本種即民間用來鬥蟋蟀的主角。雄蟲白天不發音,蟄伏在草叢隱蔽處不易被發現,夜晚鳴聲宏亮。 |
我們的觀察蟋蟀品種:黃斑黑蟋蟀 |
2. 如何變別蟋蟀的公母?
a. | 若蟲期:比較難判斷公母,不過在八齡後,母蟋蟀的尾端就會突出一段短短的部份,稱為產卵管。 |
b. | 成蟲期:有3個明顯的不同 |
c. | 產卵管在羽化變為成蟲後,就更明顯成針狀,長度約佔全身長度的1/3。身長2.6cm+產卵管1.3cm=全長3.9cm |
d. | 關於翅膀,有明顯凹凸花紋的是雄的,翅紋平直的是雌的。 |
e. | 翅膀上的黃斑,公蟋蟀黃斑較大,母蟋蟀則較狹長。 |
左:母蟋蟀、右:公蟋蟀 |
3. 蟋蟀吃什麼?
a. | 蟋蟀是雜食性昆蟲,所以吃的食物很多樣。例如:魚或鳥飼料、魚乾、蔬菜、死螞蟻,甚至自己的蛻皮和死蟋蟀。 |
b. | 吃過魚乾或生魚的蟋蟀長得特別大,不知道和鈣質有沒有關係,因為我不會研究鈣質。 |
c. | 吃蔬菜的蟋蟀,便便含水較多,顏色較淡。而且吃蔬菜的蟋蟀長得較小。 |
4. 蟋蟀怎麼生寶寶?
a. | 公蟋蟀會先發出聲音向母蟋蟀求偶。 |
b. | 交尾時,公蟋蟀在下母蟋蟀在上,約5~10秒鐘就交尾完成。(一般昆蟲交尾是公的在上,母的在下) |
c. | 母蟋蟀產卵時,會將產卵管插入衛生紙,並且會膨脹產卵。 |
d. | 一隻母蟋蟀可以多次產卵,每次約可產一百顆以上。 |
e. | 卵的顏色是蛋黃色,一星期後會有黑點,經10至25天,會孵化,主要差異在溫度,室溫18度約需20天,室溫22度約需14天,室溫約25以上,則需10天左右,溫度更高則沒有更快孵化。未交尾的母蟋蟀也可以產卵,但是不能孵化。 |
5. 蟋蟀的成長史:卵-若蟲-成蟲
a. | 小蟋蟀在卵裡住了10-14天,鑽出卵的時間只需一分半鐘而已。 |
b. | 小蟋蟀剛長出來很像螞蟻,吃的飼料要磨碎。小蟋蟀長得和成蟲很像,但沒有翅膀和產卵管。 |
c. | 小蟋蟀在羽化前兩次蛻皮,會長出一點產卵管。總共會脫皮10次(我查資料的),但是我沒有計算出來,因為我不能守著蟋蟀。 |
d. | 小蟋蟀大約花了15~30天才羽化為成蟲。差別在氣溫、食物、日照都有關係,氣溫越高,成長越快,小魚乾讓蟋蟀長得很大,日照多的和生活在土壤的,顏色較深。 |
e. | 一日的卵產量,可成功孵出約七、八十隻小寶寶。 |
可愛的小蟋(不是MVP段臣風的女朋友) |
6. 蟋蟀的神奇變身:羽化
a. | 羽化前,蟋蟀會對著紙片敲頭,開始羽化是從頭的地方脫開,全身一直振動。 |
b. | 第4分鐘已掙脫一半身體,鑽出來的是白色蟋蟀。 |
c. | 約8分半時,終於完成牠的羽化脫皮過程。 |
d. | 再來是顏色變更,由全白開始。翅膀雪白,末端捲住,頭、胸、腳、產卵管均淡褐色。 |
e. | 經過6分鐘,翅膀雪白,末端開始撐開。頭的顏色變褐色,六腳向外伸出。 |
f. | 經過22分鐘,翅膀完全展開雪白透明,漂亮極了,正在晾乾中,頭顏色變深。 |
g. | 經過86分鐘,翅膀顏色漸深仍可看出半透明,頭部顏色為深褐色,身體也明顯變深。 |
h. | 經過160分鐘,顏色變化成功,已成為成蟲模式。 |
i. | 從敲開外皮到脫離到變色成功,需170分鐘,約3小時。 |
7. 蟋蟀的叫聲怎麼分辨?
a. | 蟋蟀的弦器,是由一片或兩片的翅覆(特化的前翅)基脈形成,它與另一片翅上的彈器磨擦,所以產生聲音。 |
b. | 公蟋蟀會叫,母蟋蟀不會叫 (很小聲)。 |
c. | 蟋蟀剛成蟲時叫聲比較小,越來越大聲,又很亮,到了老了,叫聲就有雜音了,我仔細看翅膀,發現尾巴已經開叉了。 |
d. | 蟋蟀的叫聲約有三種:1. 呼朋引伴,2.為吸引雌蟲鳴叫,3.雄蟲間互相攻擊。 |
e. | 呼朋引伴:單一隻蟋蟀很會叫,會和另一箱的蟋蟀對叫,有一次和小鳥對叫。 |
f. | 吸引雌蟲:繞在雌蟋蟀旁連續叫,聲音較低沉可達10分,像唱歌。 |
g. | 雄蟲間互相攻擊:聲音高昂、有間斷一聲一聲的,次數多,反覆急促。 |
h. | 剛開始飼養實,一靠近牠就停止叫聲,但適應後就不會,第二代的蟋蟀都不怕我們靠近,一樣大聲唱。 |
8. 如何鬥蟋蟀?
a. | 我把兩隻公蟋蟀放在同一的地方,可是蟋蟀並不會打架。 |
b. | 在把牠們放入較小的空間,剛開始牠們對彼此不熟悉,所以會先發出叫聲,以宣告自己的勢力範圍,然後就打起來。 |
c. | 有一方較強,另一方面就逃走,然後贏的也想走,牠們似乎只管空間會不會太小,不會管人們鬥蟋蟀的事。 |
討論
1.土壤與衛生紙對蟋蟀產卵有何差別?
a. | 我們把產卵的地方分成兩種不同的環境,衛生紙窩語土壤窩,再比較成長的差別。 |
b. | 對於衛生紙窩,我特別小心的照顧,對於土壤窩反而有時忘了噴水,結果土壤窩比衛生紙窩提早兩天孵出小蟋蟀。 |
c. | 兩種環境下的蟋蟀,生長情況很相似,沒有大差別,唯一的,土壤環境的蟋蟀會喜歡鑽土,但是衛生紙環境的蟋蟀不會鑽衛生紙。而且土壤窩的蟋蟀更活潑,跳得又高又遠。 |
2.日曬對蟋蟀的身體顏色有沒有差異?
a. | 逃兵蟋蟀回來後,發現牠的顏色特別淡,所以我們猜測是不是因為生活在暗處,所以顏色有改變,而且我們的蟋蟀也和圖鑑上的顏色差很多,因此想設計一個日曬對蟋蟀的影響。 |
b. | 我們將一部分蟋蟀養在陽台的置物箱,放了土壤,另一個養在室內衛生紙環境。 |
c. | 養在室內,動作比較緩慢;養在陽台有土壤,動作敏捷,很會跳。 |
d. | 養在室內,身體的顏色比較淺;養在陽台有土壤,身體顏色很深。 |
e. | 養在陽台有土壤,長大速度較快,蟋蟀的成長大小平均,因為大小平均,所以少有互食,後來因為螞蟻侵入,死掉一隻蟋蟀。 |
f. | 第三代的蟋蟀飼養情況剛好相反,有土壤的蟋蟀飼養箱是不透光的蓋子,衛生紙窩的蟋蟀是在透明蓋內。 |
3.食物對蟋蟀的影響?
a. | 俊宇家的蟋蟀吃活魚和蚯蚓,成長最快,體型較大。比吃素的蟋蟀大接近一倍。 |
b. | 胖妞的體型也特大,牠吃了魚乾,另外與牠同飼養箱的蟋蟀減少速度很快,我們也注意到牠吃同伴喔﹗ |
c. | 阿凱的蟋蟀吃蔬菜,牠們長得比較小。體型差很多。 |
d. | 最值得一提的是,阿凱把蟋蟀再次帶回家後,改吃死蟑螂,長大速度快很多,一樣的蟋蟀,不同的食物,差別很大,後來因為阿凱媽媽買了殺蟑螂的藥給蟑螂吃,又把因藥劑死掉的蟑螂給蟋蟀吃,所以蟋蟀很快就死了。 |
e. | 阿凱的實驗和逃兵做比較,有可能逃兵也吃蟑螂,那就和打電話到電台的叔叔說的很相似;不過我覺得蟋蟀殺蟑螂是不理想的,因為蟋蟀繁殖很快,一下子就全家都是蟋蟀,如果只養公的,會很吵,只養母的,會生很多蛋在地上,因為只有母蟋蟀也會產卵。 |
檢討
1. | 我沒有可以研究出蟋蟀真正脫皮的次數,因為需要一直帶在身邊。 |
2. | 產卵管都是插入衛生紙,看不見牠產卵的樣子。 |
3. | 試了兩次土壤,要讓蟋蟀鑽入,但都沒有成功,我下次可以再多試一些不同環境的土壤。 |
心得分享
我和我的家人花了大概三個月的時間觀察蟋蟀,又藉著生命科學課的學習,將資料整理出來,我有很多不懂的地方,都是小小觀察家的諶老師,雙蓮國小的吳老師,還有台大昆蟲系的景程哥哥指導我,也有很多是我的家人一起幫忙和打資料,我該學習的還很多很多,不過我真的很高興可以這樣仔細的觀察一種昆蟲。我也謝謝和我一起養蟋蟀的俊宇、致恩和阿凱,他們給我很多不同的好主意,下次我也可以和他們一起研究更多的問題呢﹗
我的參考資料
參考一:徐堉峰編譯,昆蟲學概論,合記圖書,2002
參考二:網站:草原的提琴手
參考三:張永仁,昆蟲圖鑑小百科光碟版,遠流,2002.10.
參考四:網站:南港國小校園昆蟲網
參考五:楊平世,昆蟲資源調查手冊,行政院農委會,民85.06
http://www.bud.org.tw/observer/year2003/K/Kfinal.asp
留言列表